1.八字算命与64卦算命区别?
八字算命要排年柱,月柱,日柱,时柱,命宫,身宫,胎元,大运,流年,小限,十神,十二运,以五行生克刑冲合化断吉凶。64卦是用三个硬币捧在手中举过头上摇几下放在桌上,有字面为阳爻一,无字面为阴爻一一。摇六次是一卦,纳干支,安世应,定六亲,定六神。以求测日排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根据世应,日柱,时柱五行断吉凶,排卦方法不同,用五行生克刑冲合化断吉凶原理相同。
2.怎样占卜易经六十四卦
易经占卜-金钱占卜法 金钱占卜法 1、是最常用,也是流传最广的占卜方法之一。
起卦前要默念自己所问之事,念完后就可以把三个铜钱合在手心,或放入竹筒中。晃动手掌或竹筒,将铜钱掷在桌子上观察铜钱的正反。
铜钱以正面为阳,反面为阴,取意天清简虚为阳,地重繁实为阴。 画爻时要按照从初爻到上爻,即从下向上的顺序。
还要根据“阳极变阴,阴极变阳”的原则,把老阴要变成阳,老阳要变成阴,少阴和少阳则分别记成阴爻和阳爻就行了。 投掷铜钱后,如铜钱中有两个正一个反时,是少阳;两个反一个正时,是少阴;三个正时,是老阳O,阳极变阴,变爻为“一一”;三个反时,是老阴X,阴极变阳,变爻为“一一”。
这样连续六次投掷铜钱,就可以由下而上得到一个完整的卦象了。 值得注意的是,摇卦共摇六次。
第一次所摇的结果为初爻,记录在卦的最下端;第二次所摇的结果为第二爻,记录于初爻之上,其余依次类推,直至第六次完毕。这才是一个卦的起卦结束。
2、古今钱币具体的排卦标准方式: 选用古币起卦的,明代之前铜钱,一般是一面有字一面没字,有汉字为“字”,无字为“背”。 清朝铜钱一面汉文一面满文,汉文为“字”,满文为“背”。
六次抛钱,由下至上记录,排卦格式如下: ( )月( )日 →→(注意是北京时间) 摇钱 记录 排卦标识> 第6次抛 (字字 字) (老阴 ▅▅ ▅▅ X) 变少阳 ▅▅▅▅▅ 第5次抛 (字字 背) (少阳 ▅▅▅▅▅ ) 不变 ▅▅▅▅▅ 六次抛钱,由下至上记录,排卦格式如下: ( )月( )日 →→(注意是北京时间) 摇钱 记录 排卦标识 第6次抛 (阴阳阳) (少阴 ▅▅ ▅▅ ) 不变 ▅▅ ▅▅ 第5次抛 (阳阳阳) (老阳 ▅▅▅▅▅ O) 变少阴 ▅▅ ▅▅ 第4次抛 (阴阴阴) (老阴 ▅▅ ▅▅ X) 变少阳 ▅▅▅▅▅ 第3次抛 (阴阳阳) (少阴 ▅▅ ▅▅ ) 不变 ▅▅ ▅▅ 第2次抛 (阴阴阳) (少阳 ▅▅▅▅▅ ) 不变 ▅▅▅▅▅ 第1次抛 (阳阳阳) (老阳 ▅▅▅▅▅ O) 变少阴 ▅▅ ▅▅ 3、解卦: 第一种情况:算出来的六爻当中只有一个爻是变爻,用本卦变爻的爻辞来判断吉凶。 第二种情况:有两个变爻,用卜问时本卦中出现的第二个爻辞来判断吉凶。
第三种情况:有三个变爻,用本卦和变卦的卦辞,以本卦的卦辞为主。 第四种情况:有四个变爻,这时就用变卦的两个不变爻的爻辞来判断吉凶。
第五种情况:有五个变爻,用变卦的那一个不变爻的爻辞来判断吉凶。 第六种情况:有六个变爻,分两种情况: 一是六爻都是阳爻,即乾卦;或者六爻都是阴爻,即坤卦。
如果是乾卦,就用乾卦“用九”的爻辞判断吉凶。如果是坤卦,就用坤卦“用六”的爻辞判断吉凶。
除了这两种情况之外的其他六爻全变的情况,就用变卦的卦辞来判断吉凶。 第七种情况:六爻一个都没变,这时用本卦的卦辞来判断吉凶。
易经占卜-蓍草占卜法 一、蓍草占卜法 (一)《周易·系辞上》中论述古易揲蓍草取卦时提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 (二)起卦 1、先找50跟短木棍(50是“大衍之数”)。算之前,先拿给被算的人,让他默念要求得事物。
然后取出一根(象征太极)放在一边,假定为A处,只用49根来算。 2、把49根木棍随机分成左右二堆(象征两仪或天地),叫做“分二”。
然后从其中一堆中拿出一根(象征人)也放在一边,假定为B处,不要和A处的那一根混在一起。这叫做“挂一”,表示这是第一变。
3、然后将二堆木棍中的一堆,按四根一组(象征四象或四季),进行排列,叫做“揲四”。将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象征闰月),假定为C处,也不能和A,B混起来。
然后将另一堆木棍同样按四根一组,排成一排,也将最后剩下的一、二、三或四根就放到一边C处,与前面已经放在那里的棍合到一起,一定是4或8,叫做“归奇”。 加上挂一的那一根,则必定是5或9 。
以上就完成了第一变。 4、第二变开始前,将第一变中挂一和归奇的木棍除去,把已经排成好四根一组的木棍合到一起,其数量是40或44根)。
然后再按“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进行“第二变”。注意:二变中“挂一”时拿出一根木棍仍放入B处,以表示正在进行第二变。
二变末“归奇”的木棍同理放在C处。结果剩下的木棍只能是40、36或32。
5、三变之后,剩下的木棍只能是36、32、28或24,或4根一组的组数只有四种可能:六,七,八或九。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单数用“--”(阳)来表示,双数用“- -”(阴)来表示。
然后在旁边。
3.怎么样以64卦结合60甲子分析八字和日子的好坏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和阳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凡是整体的东西就有道在。阴阳是二,是从太极分解来的,把阴阳看作整体的时候,这个整体就是太极。
同理,把六十四卦看作整体,六十四卦就是太极。把六十甲子看作整体,六十甲子就是太极。
那么,六十四卦和六十甲子都为整体,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有什么联系呢? 六十甲子是由天干和地支交互而成,十天干就是全部的天,十二地支就是全部的地。也就是说,六十甲子是天地相交所生,是代表着天地间的万事万物。
六十四卦也是代表天地万物的,但是,其中乾坤两卦,纯阴纯阳,只是万物所生之因,并非世间实有之物。 六十四卦最后两卦,既济、未济,亦非世间之物。
既济,定也。上为水,下为火,水性趋下,火性炎上,水火既济而得于定。
世间之物皆变化无常,而此卦却定于恒态之中,故此卦可比喻为小乘佛教的有余涅磐,非世间所有。既济卦的大象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这就像佛经上说的,应思念众生之苦,勿堕于二乘,而落为自了之汉。未济,就是对既济的否定,火在上,水在下,各正其位,这就是自然中的存在状态。
大象曰:君子以慎辨物居方。慎,就是真心。
方,就是固定之所。万物虽变化无常,却有一定之方。
用真心来辨别万物,在变化中永恒,这就是大成若缺,道法自然。这是佛教里说的大乘境界,亦不属于世间。
六十四卦,去掉乾坤和既济、未济两卦,就是六十卦。从屯卦到小过卦,这六十卦才是世间的变化无常之物,这就与六十甲子正好吻合(注:或者去掉乾坤否泰四卦,其中四卦都由坤和乾经卦组成,只有泰卦实现阴阳相交,则可以与三种肽链终止密码和一个开始密码建立对应关系,另有说法去掉乾坤坎离四卦,该四卦居四正,为先天体用,在后天时序和空序上无专位,而其余60卦各自成太极,应60花甲)。
甲子:地雷复卦 000001 孤阳在下; 甲辰:泽天夬卦 011111 孤阴在上; 庚午:天风姤卦 111110 孤阴在下; 庚戌:山地剥卦 100000 孤阳在上。 (这里以1代表阳爻‘———’,以0代表阴爻‘— —’。)
其他的干支对应的卦象是什么? 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 乙丑辛丑己丑丁丑癸丑 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 乙卯辛卯己卯丁卯癸卯 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 乙巳辛巳己巳丁巳癸巳 甲午丙午戊午庚午壬午 乙未辛未己未丁未癸未 甲申丙申戊申庚申壬申 乙酉辛酉己酉丁酉癸酉 甲戌丙戌戊戌庚戌壬戌 乙亥辛亥己亥丁亥癸亥 甲子甲午坤乾见,乙丑乙未嗑井连. 丙寅丙申家人解,丁卯丁酉损咸先. 戊辰戊戌履谦是,己巳己亥壮观焉. 庚午庚子恒益在,辛未辛丑讼夷联. 壬申壬寅师同出,癸酉癸卯渐妹添. 甲戍甲辰蹇睽到,乙亥乙巳晋需天. 丙子丙午颐大过,丁丑丁未随蛊坚. 戊寅戊申丰涣好,己卯己酉节旅田. 庚辰庚戌泰否卦,辛巳辛亥有比连. 壬午壬子巽震会,癸未癸丑困贲前. 甲申甲寅未既济, 乙酉乙卯遁临钱. 丙戍丙辰艮兑现,丁亥丁巳豫畜眠. 戊子戊午屯鼎内,已丑己未妄升天. 庚寅庚申离坎聚,辛卯辛酉孚过先. 壬辰壬戍大畜萃,癸巳癸亥夬剥前. 卦序溯源——六十甲子干支都有对应的卦 六十四卦与六十甲子,在术数中似乎从来就是两个互不相关的领域。李虚中徐子平的四柱命术以干支为依据,源于五行,与易卦似无瓜葛。
纳甲法梅花易数以六十四卦做基础,只是在解卦时对卦中各爻配以五行干支,实际上是借用五行干支的原理去解决易卦显示的问题。这样看来,五行成了两者的交汇点,共同的根。
而易经反而被喧宾夺主了。要知道,五行说是成形于孟子时代,它是在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想到这里,总觉得不大对劲。迫使自己深入研究一下它们的来龙去脉 关于易经的成书时代虽有争议,但大概过程习易者多是知晓的。
伏羲八卦是传说,时代早在轩辕黄帝之前;经文六十四卦是商周之交;十翼则是春秋战国;其它就更晚了,不作赘述。 六十甲子是指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最小公倍数组合,是一组六十进制数。
据说,天干地支的发明者是四五千年前上古轩辕时期的大挠氏。起先,天干仅是用来记日,因为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以日进位的;地支用来记月,因为一年十二个月,正好用十二地支来相配。
但不久便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分别依次搭配起来的办法来记日期,这一办法一直沿用至今,从未间断。后来干支记日的办法又被逐渐引进到记年、记月和记时,渐次形成一整套系统,具体年代未及考据。
而干支记日在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已广泛使用,可见此习惯在殷商前早已盛行,比周文王六十四卦的历史要早很多。 这就给人一个疑惑:为甚么六十四卦与当时最为流行的干支记序竟是毫无关系的呢?从殷墟甲骨文数据看,当时日子顺序已是按照六十进制的干支记数,而在周易经文中,直接用到干支的字亦不在少数,例如: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先庚三日,后庚三日; 己日乃孚…己日乃革之; 而总的六十四卦与干支记数的对应关系竟是缺如,实在令人费解。
回过头来从的形成过程找线索。文王演周易,是当时‘天命’观念的反映。
它与天文必是关系密切的。而干支记日正是当时天文学的成就之一(大概不亚于当。
转载请注明出处名家风水网 » 八字与六十四卦怎么批